大腿殺手:膕繩肌 (Hamstring Muscle)拉傷
提到腳的傷患,最容易令各位留意,可能是膝頭痛或退化、十字韌帶、腳踝,感覺影響頗大的傷患,不過一提到「後肌拉傷」(即膕繩肌),不只運動員,連醫療人員都經常輕視。如何輕視?認為只是少少肌肉拉傷,幾日後突然間不感覺痛,就去比賽。
拉傷「啪」一聲可大可小
事實上,膕繩肌拉傷的影響可大可少,不少運動員拉傷膕繩肌而需要退役!而有拉傷過的朋友,應該了解到膕繩拉傷的麻煩: 行路可能都有問題; 坐和站立亦感不舒。傷勢好壞不定,突然間轉好,但又未知能否跑,終日惶恐不安,拉傷隨時又找上你,因為並非純粹肌肉拉傷。
膕繩肌解剖
尋根究底,到底膕繩肌是甚麼?膕繩肌其實是一組肌群,包括3條肌肉:
- 半腱肌(Semitendinosus)
- 半膜肌(Semimembranosus)
- 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
- 長頭(Long Head)
- 短頭(Short head)
它們有一個共通點:對比起其他常見肌肉,它們相對上較少肌肉量,主要是肌腱(tendon)。
因此,受傷常發生在肌肉肌腱連接點 (Musculotendonus Jounction),導致膕繩肌拉傷比起一般肌肉拉傷更難康復。
膕繩肌分別由 2 條神經驅動:
- 腓總神經(Common Peroneal Nerve)
- 脛神經(Tibial Nerve)
而且整組肌肉覆蓋著坐骨神經(Sciatic Nerve),所以當其中某肌肉受傷時,有可能會出現肌肉收縮協調問題,有待後續詳談。
頭痛部分:二頭肌長肌
二頭肌長頭經常會被拉傷,拉傷後復康速度變化較大,結構是其中一個可能因素:
- 起始肌肉肌腱連接點(Origin musculotendinous junction) = 60% 肌肉長度
- 終點肌肉肌腱連接點(Distal musculotendinous junction) = 66% 肌肉長度
(圖為 Biceps Femoris Long Head)
肌肉肌腱連接點屬於相對難康復的結構,同時擁有肌腱和肌肉的特性,它們之間的連接點在受傷後,連結效能(並非組織)會比正常低,所以復康期間要適當訓練及強化,即是不可以只進行被動治療,例如冰敷、敷藥等,當然又不可以進行過激運動,而需要循序漸進,配合適當保護。
膕繩肌功能
膕繩肌屬於雙關節肌肉(Two-jointed Muscle),分別經過髖關節(Hip Joint)以及膝關節(Knee Joint),所以有兩個基本功能:
- 伸展髖(Hip Extension)
- 屈曲膝(Knee Flexion)
基本上只要四頭肌活動時,膕繩肌都會參與,所以行、站立、跑、跳、蹲、投球、加速、急停,通通都用上。
最常受傷發生在高速衝刺,再者就是過份伸展,例如:跳舞、體操、射球、擋球。
由於膕繩肌有很多細微的關注事項,相比起單關節肌肉,更容易被過份拉長,而且會有夾擊點(Impingement Point),同時有不同的神經驅動,以致受傷活動有速度的分別,因此,不幸拉傷時,怎可能做伸展運動,又或者被動治療就會康復呢?
傷患預防、復康及體能訓練,Sportential都可以幫到你。
如果你想運動上繼續 #MakeTheLegend,或者身體可以 #FitLikeAthlete,歡迎找我們咨詢啊!
Reference:
Askling CM, Tengvar M, Saartok T, Thorstensson A. Acute First-Time Hamstring Strains during Slow-Speed Stretching. Am J Sports Med. 2007;35(10):1716-1724.
Ahmad CS, Redler LH, Ciccotti MG, Maffulli N, Longo UG, Bradley J.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amstring Injuries. Am J Sports Med. 2013;41(12):2933-2947.
Brukner P, Clarsen B, Cook J, et al. Brukner & Khan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: Injuries: Vol. 1. McGraw-Hill Australia 2016
Guex K, Millet GP.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to prevent hamstring strains. Sport Med. 2013;43(12):1207-121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