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者膝,又稱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(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, PFPS),經常跑步、行山或者運動強度較高的人尤其易受害。膝關節主要是由脛股關節(Tibialfemoral joint)和髕股關節 (Patellofemoral joint)組成,而跑者膝蓋主要發生在後者: 髕骨(Patellar)與股骨(Femur)之間的摩擦過大、髕骨軌道偏移,而形成的疼痛。
跑者膝的形成原因:
跑者膝主要是勞損形問題,亦有些時間以急性傷患出現,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:
- 長時間跑步或行走:長期、多里數的、走路、跑步或行山等活動,由於需要不斷使用膝關節並形成負荷,若果超過承受能加,就會導致髕骨軌道偏移形成跑者膝。
- 肌肉過弱:尤其是內側的四頭肌,如果下肢肌肉太弱,當經常屈伸膝關節時,臏骨就會容易脫離軌道造成磨損。
- 肌肉不平衡:關建肌肉過弱(e.g.臀大肌、 內側的四頭肌)亦會造成動作代償(Compensatory movement),通常會引致夾膝(膝外翻, Genu Valgus)、髂脛束過緊等問題,增加膝關節脫軌的風險。
- 力學問題:關節受力會因為Q-angle較大、盤骨大少、扁平足、核心肌心不足而有所增加,部份問題可以靠護具或運動改善。
跑者膝的症狀有哪些:
在跑步時感到膝關節前方有痛楚是最明顯的症狀。除此之外,若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下情況,就可能患有跑者膝:
- 活動時膝蓋前方疼痛:特別是在上下樓梯、跑步著地、蹲下或久坐然後站立時,感到膝蓋前方或周圍的疼痛,嚴重者甚至膝蓋後方亦會有不適。
- 膝蓋發出聲響:膝蓋進行活動時,除了痛楚外,可能伴隨有咔嚓聲。
- 出現發炎情況:活動後膝蓋會出現腫脹、發熱,而且情況會因為活動量而增加。
假如你已經出現症狀而未有正確處理,繼續進行高負荷活動,情況會慢慢惡化。你可以會平地走路都出現不適,微蹲就已經出現劇痛,因為關節內的軟骨已經磨損到一定程度!
如何患上了跑者膝,應如何進行治療?
跑者膝的處理以保守治療為主,初期需要控制炎症、症狀,並教導正確力學;之後就必須依從物理治療師、運動治療師進行相關的肌肉及力學訓練。
- 物理治療:
- 消炎止痛:使用干擾電流(IFT)、針灸(Dry needling)、筋膜放鬆等被動手段來減少痛楚及炎症;之後亦應教授居家動作來進一步促進炎症消除。
- 改善肌肉力學:除了訓練關建肌肉(內側股四頭肌、臀大肌),同時間亦要改善行路、跑步的力學,減少夾膝、扁平足、盤骨不穩的情況。
- 使用正確的跑鞋和支撐:選擇適合自己腳型的跑鞋,避免過窄、過軟,確保腳趾有足夠的空間,同時足弓亦有對足弓的支撐。必要時可使用定制的鞋墊來改善腳掌姿勢問題(e.g. 扁平足、高弓足),由此改善膝蓋受力。
- 使用合適保護:選擇可以管束著臏骨的護膝可以減少臏骨脫軌的情況,此外,治療師亦可以教授運動貼紮來糾正脫軌問題,減少痛楚。
-
非類固醇抗炎藥物(NSAIDs):在醫生的指示下,抗炎藥物可以直接減輕疼痛、腫脹。但要留意,葯物並非解決炎症的根本問題。
可以怎樣預防跑者膝?
- 漸進式訓練原則:漸進式增加訓練的強度,避免久休復出一口氣重回癲峰強度。除了速度、里數,跑山人士亦應留意上落坡度的數值不可太多。
- 運動前做好熱身動作:在進行訓練之前,先進行動態熱身,讓身體適應運動強度及速度,亦激活輔助肌肉(e.g. 核心肌肉),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運動強度。
- 進行專項下肢訓練:加強下肢肌力,尤其是等長收縮(Isometric)及離心收縮(Eccentric)的能力。訓練亦應貼近運動的情況,如站立、跳躍等情況,令身體其他的肌肉協調得到訓練效果。
- 舒緩運動:對髂脛帶、股四頭肌和腿後肌群進行定期放鬆,以提高彈性。
跑者膝如何進行復康訓練?
處理跑者膝最主要確保股四頭肌、臀大肌及膕繩肌有足夠肌力。其次就是整條動態鍊的完整度,則是核心肌群、小腿的肌肉。另外亦要檢查,身體進行跑步活動時,有否出現協調問題。
- 重點肌肉訓練:
- 膝未端蹬伸(TKR):雙腳微微前後腳分開,將阻力帶由前方紮於膝關節後,然後蹬直前腳膝關節,並維持5秒,每次做 10下 。
- 輔助肌肉訓練:
- 平板支撐(Plank): 用前臂支撐維持掌上壓的姿勢,保持整個背部平伏,感受腹肌用力,維持 1-2分鐘。留意下背不應感受到壓力。
- 協調肌肉訓練:
- 抬手弓箭步(Overhead lunge):垂直舉高雙手,保持驅幹伸直並感受核心肌肉。然後兩腳輪流向前踏弓步,再返回原位,每邊進行 6-10下。
跑者膝和髂脛束症候群有何分別?
不少人在跑步時感到膝蓋疼,會誤以為是髂脛束症候群(Iliotibial Band Syndrome, ITBS)。其實兩者都是跑步者常見的膝部傷害,但它們的特點和成因有所不同:
跑者膝
- 疼痛位置:主要感覺在膝蓋前方,特別是髕骨周圍。
- 成因:通常因髕骨與股骨之間的摩擦增加所形成,可能與髕骨定位不正確或股四頭肌力量不平衡有關。
- 症狀:疼痛在蹲下或爬樓梯時加劇,久坐後起立時也可能感到疼痛。
髂脛束症候群
- 疼痛位置:疼痛主要發生在膝蓋外側,沿著髂脛束下半段的路徑。
- 成因:因髂脛束(一條位於腿外側的厚帶狀肌腱)過度緊繃,再不斷壓向與股骨之間的軟組織形成炎症,常見於長距離跑者。
- 症狀:跑步時膝蓋外側疼痛明顯,特別是下坡、落樓梯、長時間跑步後疼痛加劇。
延伸閱讀:【膝蓋外側感到疼痛?有機會是髂脛束症候群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