脛骨前痛(Shin Splints),常見於經常跑步和跳躍的運動人身上。這病症學名是"脛壓力症侯群" (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, MTSS),患者會在小腿前內側(脛骨內側)感到疼痛、腫脹。
資料來源:Orthoinfo
患上脛壓力症侯群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
脛壓力症侯群其實是骨膜炎(Periostitis)的一種。當脛骨內側的骨膜被肌肉過份持續拉扯,或者脛骨不正當地受力,從而刺激並引發問題,主要原因如下:- 訓練量太多或變化太大: 長時間高量訓練會令骨膜及肌肉累積勞損,是常見成因;此外,如果停止訓練一排然後突然增加(e.g. 疫情後復練),所增加的負苛亦會令脛骨吃不消。
- 前後肌力不平衡:跑步時,脛前肌使用過多、小腿肌力過弱、或小腿肌肉太少參與活動,負荷會集中到脛骨內側造成勞損。另外,小腿肌肉過緊,限制到腳腕活動幅度亦會增加負荷。
- 患有足部問題:若本身患有扁平足、高弓足等足部問題,可能會導致小腿內旋,導致脛骨持續旋轉、屈曲的負荷變多,造成"扳屈效應"(Bending effect)刺激骨骼結構。
資料來源:Jacksonville Orthopaedic Institute
- 錯誤跑步姿勢:如果跑步著地時,接觸點太前、太大力、太往中線,會需要更多的肌
亦有其他身體因素會引致問題,例如體重過高、髖關節活動幅度不足、有過往病歷等。
脛壓力症侯群的症狀:
首先,當然脛骨前內側會有痛楚,除此之外,我們在做運動時,遇上這些症狀亦意味著你可能患上 Shin Splint:-
持續性疼痛:跑步或跳躍時,小腿的前側感到疼痛,痛楚可以會慢慢增加,直至運動結束後仍然持續。
-
脛骨感到灼熱:在訓練期間或訓練後,觸摸小腿脛骨痛處可能會感到有灼熱感、其至會有腫脹。
如果情況嚴重,就算日常走路亦會有痛楚不適;尤其當足部缺乏支撐,例如穿拖鞋或赤腳走路,經常會令症狀變差。
如何有效處理脛壓力症侯群?
若患上脛壓力症侯群,運動生活受影響之餘,日常生活亦會受嚴重影響。那麼,該如何有效治療脛骨前痛呢?
-
審視訓練課表:由於問題多源於負荷過多,在初期發現脛骨前痛時,應立刻避免增加訓練,並給予患處足夠的休息時間,避免加劇因過度使用而引起的痛感;亦應該將問題反應給教練,以便重新規劃訓練量。
-
運動後冰敷患處:若進行了運動,亦可以在運動後使用冰敷來減輕脛骨附近的疼痛。
-
合適的保護裝備:若果本身有足部問題(e.g. 扁平足、高弓足),可配戴鞋墊或有足 夠承托力的運動鞋。假如本身已經有痛楚問題,亦可咨詢治療師肌內效貼布的使用方法。
-
物理治療:物理治療師及運動治療師會使用手法(e.g. 運動按摩、筋膜刀)、儀器(e.g. 激高、針灸、拔罐)來舒緩症狀並促進修復;治療師亦會指導適合的肌肉訓練,改善脛骨受力問題。
由於脛壓力症侯群是骨膜炎,消炎葯雖然會減輕症狀,但會阻礙骨骼自我修復,如果不將負荷減少,問題就很可能愈來愈差。
預防脛壓力症侯群的方法:
脛骨前痛的成敗全都在於你的訓練負荷!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你可以這樣預防脛骨前痛:
- 逐步增加訓練量:避免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速度,每星期的訓練量不應增加多於 10%,讓身體有時間適應。
- 適當的舒緩放鬆:日常、運動後進行肌肉放鬆,例如使用泡沬軸、筋膜槍、氣壓按摩腳套等。如果是恆常跑手,亦可以定期進行運動按摩。
- 改善跑步技巧:使用正確的跑步姿勢,改善落地接觸點,可以有效減低受傷風險。
- 加強足剖肌肉訓練:尤其是恆常跑手,應針對小腿及足弓的肌肉進行訓練,尤其是耐力及爆發力。
- 單腳站立擺腿(Single leg leg swing):單腳站立並維持足弓、足踝關節穩定,另一隻腳前後(或左右)擺動, 30-50下。
- 蹬腳走路(Tiptoeing walking):蹬腳至腳腕約 100度,保持穩定並向前後(或左右)行走,30-50步。